部队过河是战术执行的重要环节,需要综合考虑地形、兵种特性和敌方防御部署。首先需确保侦察单位提前探明河道两侧的敌情,利用侦察车或摩托化步兵获取视野,避免部队在渡河时遭遇伏击。若河道附近存在敌方炮塔或远程单位,需优先使用榴弹炮或火箭炮进行火力压制,为后续部队创造安全通道。

部队渡河前应合理分配编制,重型坦克和突击炮作为前锋吸收伤害,炮兵单位保持安全距离提供火力支援。喀秋莎或龙卷风等远程单位需部署在河岸后方,确保射程覆盖对岸关键目标。若敌方在河岸布置密集防御,可考虑分兵战术,派遣轻型部队佯攻吸引火力,主力部队从侧翼薄弱点突破。

坦克部队开启急行军快速通过河道,但需注意燃料消耗;步兵单位紧随其后占领对岸据点。若遭遇敌方空军拦截,立即调动防空炮或战斗机护航,优先击落轰炸机以保护渡河部队。炮兵单位在渡河后需第一时间建立阵地,防止敌方反扑。
工兵单位立即修建临时防御工事,补给车队通过商业区运输资源至前线。若对岸存在敌方城市,需调集攻城车优先摧毁炮塔,同时用坦克吸引守军火力。部队休整时注意补充食物和弹药,避免因补给中断导致战力下降。

指挥官通过军团频道实时调整战术,成员利用军团城市生产的高级军备增强突破能力。若渡河失败,残余部队应撤回至森林或高地重整,避免在河道中央被全歼。战术执行的核心在于保持视野压制与火力梯次配置。